一、日常维护(每次开机前 / 停机后,或每日 1 次)
针对设备核心过滤组件和运行状态的基础检查,避免因即时故障导致停机或油液二次污染。
滤材状态检查
检查粗滤器(前置过滤器) :若滤网表面附着大量杂质(如颗粒物、油泥),或设备运行时进油压力明显升高(超过额定压力 10%-20%),需立即拆卸清洗或更换滤网(一般为金属网,可重复清洗 3-5 次后更换)。
检查精滤器(高精度滤芯,如 5μm、1μm 级) :观察滤芯外观是否鼓胀、破损,若处理后油液的清洁度未达标(如 NAS 8 级以下),需及时更换。
真空系统检查
查看真空泵油位:是否在油标刻度线 “MIN-MAX” 之间,若油液浑浊、乳化或低于下限,需补充或更换真空泵专用油(推荐使用 100# 真空泵油)。
检查真空度:开机后 5-10 分钟,真空表读数应稳定在 - 0.095MPa 至 - 0.098MPa 之间,若真空度不足,需检查真空罐密封件(如橡胶垫圈)是否老化、真空泵叶片是否磨损。
电气与管路检查
检查电源线、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、老化,避免短路风险;
检查进 / 出油管路、阀门是否泄漏,接头是否紧固。
清洁保养
擦拭设备表面油污、灰尘,清理机身下方的漏油托盘,保持通风散热良好。
二、定期维护(每 100-200 小时运行时间,或每 2-4 周)
当设备累计运行一定时长后,需对易损耗部件和关键系统进行深度检查与更换,确保过滤效率稳定。
强制更换核心滤材
无论外观是否完好,精滤器滤芯建议每 100-200 小时更换一次(若处理高污染油液,如废油再生,可缩短至 50-100 小时);
若设备配备脱水滤芯(如聚结滤芯) ,需同步检查其聚结效果,若油液脱水率下降(如处理后油液含水量仍>50ppm),立即更换。
真空泵维护
彻底更换真空泵油:排空旧油后,用干净的棉布擦拭泵体内残留杂质,再加入新油至标准刻度;
检查真空泵排气阀片:若阀片老化、变形,需更换以保证真空效率。
加热系统检查
检查加热管表面是否结垢(油液高温碳化形成的焦糊层),若结垢严重,需用专用除垢剂清洗或更换加热管(结垢会导致加热效率下降,增加能耗);
校准温度控制器:确保实际加热温度与设定温度偏差不超过 ±5℃(如设定 60℃,实际应在 55-65℃之间)。
密封件检查
更换真空罐、油气分离器的密封垫圈(一般为丁腈橡胶材质,耐油但易老化),避免真空泄漏。
三、季度 / 半年度维护(每 3-6 个月,或累计运行 1000 小时以上)
针对设备结构件、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全面检修,延长设备整体使用寿命。
机械部件维护
检查齿轮泵 / 螺杆泵的轴承、轴封:若运行时出现异常噪音(如 “嗡嗡” 声、“咔哒” 声)或泵体渗漏油,需更换轴承和机械密封件;
润滑传动部件:对电机轴承、减速器等部位加注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,减少机械磨损。
控制系统校准
校准压力传感器、真空传感器:确保读数准确(误差不超过 ±2%);
检查 PLC 控制器、触摸屏:测试按键响应、程序运行是否正常,备份设备运行参数。
整体清洁与检测
清洗真空罐、储油箱内部:去除底部沉积的杂质、油泥(可用压缩空气吹扫后,用干净的无绒布擦拭);
进行空载试运行:测试设备各系统联动是否正常,记录真空度、加热温度、流量等参数,与出厂标准对比。
四、特殊情况:需立即维护的信号
若设备出现以下问题,无需等待固定周期,需立即停机检修:
真空泵异响严重、发热异常(外壳温度超过 80℃);
滤材破损导致油液中出现明显杂质;
加热管烧毁(无加热效果,或断路器跳闸);
真空度持续低于 - 0.08MPa,且密封件更换后仍无改善;
电机过载保护频繁触发。
五、维护注意事项
安全第一:维护前必须切断设备总电源,排空管路内的油液,待加热管冷却至室温后再操作;
滤材匹配:更换滤芯时需使用与设备型号匹配的原厂滤材,避免因滤材精度不匹配导致过滤效率下降或设备损坏;
记录存档:建立维护台账,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、内容、更换部件型号及运行参数,便于追溯设备状态。